中新社青海黄南12月7日电 题:线下燃灯+云供灯 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迎燃灯日
作者 张添福 陈宗淇
傍晚时分,在通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寺的道路上,不少信众提着酥油灯,走向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12月7日,青海隆务寺内的燃灯现场。张添福 摄
12月7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604周年纪念日。
隆务寺活佛香则·久麦成列尖措对中新社记者说,每逢宗喀巴大师圆寂日,在隆务寺的大经堂,僧众不仅集体念经,晚上也会点燃酥油灯祈福,纪念宗喀巴大师,“不仅在隆务寺,很多格鲁派寺院都会在当日开展同样的佛事活动”。
燃灯习俗延续至今,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一天称为燃灯日(节)。
香则·久麦成列尖措说,过去,僧众会在大经堂的房顶上燃灯、诵经、吹法号,而如今,很多僧俗信众选择在大经堂前的广场上燃灯。
隆务寺大经堂供奉主尊为宗喀巴大师泥塑鎏金像。19时,记者在大经堂看到,大经堂大殿前悬挂着一幅足有两层楼高的主尊为宗喀巴大师的唐卡,而僧俗信众在大经堂的院内摆放了一个面积超过篮球场大小的巨型酥油灯阵。
此时,僧众开始一一点燃酥油灯。
同时,很多信众也围绕大经堂院墙四周,小心翼翼燃灯,并默念经文。
12月7日,信众在青海隆务寺内燃灯。张添福 摄
除了在寺院燃灯祈福,当地很多信众也在自家院落燃灯。同仁市保安镇的仁青对记者说,自己一家虽然住在城市,“但今天我的女儿专门回了老家,今晚会在老家院落的墙上燃灯,祈福平安吉祥。”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专家邓启耀曾发文称,燃灯及灯节是一种以光影营造沉浸式体验的信仰民俗,同时具有行为艺术和空间装置艺术的特点。
7日开始,在黄南州的一家唐卡艺术博物馆,特别展出以宗喀巴大师为主题的古代造像和唐卡。
与延续600年的传统不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云供灯”绝非难事。
距离隆务寺百公里外的青海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诞生地,该寺僧众通过网络接受难以抵达塔尔寺的信众的供养,替这些天南地北的信众燃灯祈福。(完)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 韩星童)“2023国际法论坛”7日在港举办,本届论坛以“领航现行国际法律秩序”为主题,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律师及业界代表等约200人参会,探讨在当前局势下,如何建立、维护,以及强化有效的国际法律秩序。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引述早前一间美国非政府机构公布的“2023年法治指数”,香港在逾百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23位,证明香港的法治状况位列全球领先位置。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香港的法律系统健全,熟悉中西方法律及商业法等,香港会发挥普通法制度优势,引进更多国际争议解决机构落户。他又表示,香港与国际法律组织合作多年,能够成为中国法律体系与其他国际法律体系之间的合作桥梁,他期待未来能够扩大与国际交流法学的机会和法律服务的合作。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享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香港可以连结不同法律体系及人才,以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展示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关键作用,联系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加强彼此合作。
林定国续称,香港一直致力推动发展国际争议解决机制和法律科技的运用,以促进区域及国际合作。香港亦致力推动有关的能力建设,他期望通过不同的法律人才培训及能力建设项目,推动更多区域及国际合作,为国际法秩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署理特派员李永胜以“发挥香港优势,共促国际法治”为题致开幕辞。李永胜表示,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就香港如何在国际法律秩序变革调整的背景下发挥法治优势,促进全球善治分享三点看法。一是打造国际法律中心城市,香港的潜力不可限量。二是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香港的角色不可或缺。三是助力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香港的作用愈加彰显。
“国际法论坛”是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共同创办的年度品牌活动,自2016年起已举办七届。本届论坛设置“国际贸易:挑战与机遇”“和谐区域合作:行为规则”等专题研讨。(完) 【编辑:付子豪】